◎ 日期:101.04.27 (五)
四月的金門跟團景點想必很多人都已經走過(因為行程跟我十幾年前第一次跟團來金門時差不多...),
所謂的團體旅行必遊的點大多是坑道、戰史館之類的,
三天的時間,坑道就走過三個(翟山、九宮&金城民防坑道)、戰史館也是三個(古寧頭、八二三、湖井頭)、
再加上馬山觀測所、莒光樓、太武山、擎天廳、山后民俗村、陳景蘭洋樓、水頭聚落、金城老街、雙鯉濕地等,
大致上就構成了金門旅遊團的主要行程(喔~差點忘了還有必備的購物點,一條根、菜刀、貢糖、麵線等)。
金門旅遊已經是去年的事情了,本來這些照片應該會淹沒在今年四月北京行的相片檔案之下,
事實上也因為這個原因,在北京旅紀錄完畢後、這一批照片最近才剛整理好放上相簿,
本來以為去年兩次金門行的遊記應該會像2010年的沖繩之旅一樣因為時間過久所以直接卡掉,
但既然現在一鼓作氣將照片整理好了,那就簡單來記錄一下旅行流水帳好了~XD
抵達金門的第一站是山西拌麵,吃得飽飽飽後我們就被帶到馬山來了,
這趟跟團的行程有點像將現實與記憶中的金門做比較與結合,
只要到了以前有來過的點,就會不由自主地比較相隔十多年的兩次跟團、同樣的景點有啥不一樣的風景~哈!
在這塊馬山石碑之前,大家集合拍了團體照之後就陸陸續續地往前走,通常愛拍照的我們一定都落在最後。
從拍照處到觀測站前還有一長~長~的路
中途會經過大門深鎖的「馬山播音站」,以前這兒就是向對岸同胞心戰喊話的場所。
走到底,出現一個大大的『還我河山』標語,以前的播音站應該就是用這個氣勢來向對岸強力放送吧~
前總統蔣經國視察的情景被刻成了壁畫(這類的壁畫、石刻、照片,金門多的是~)
一路走走停停拍拍,不意外的只剩下我們兩個還沒進到坑道中。
說起金門的戰地印象,比起戰史館、坑道更能帶給我金門戰地的震撼印象,
那堅硬的花崗岩層靠著人力機具的挖掘,可以在金門的地下與山脈內開鑿出如此令人讚嘆的工事,
而且這些工事還都是在敵軍砲火猛烈、槍林彈雨中完成,真真讓人佩服,
不論是狹小僅容兩人側身通過的金城民防坑道或者是可以容納下一整隊艦艇進出的九宮&翟山坑道,
都可以感受到戰爭時期金門軍民萬眾一心全力抗敵的精神。
馬山觀測所的坑道,寬度可容兩人併走,旁支坑道並不是很多、但都封起來了。
坑道中間還有這樣的反射及陣地碉堡,預防敵人攻進地下坑道時可以掩護&架機關槍禦敵。
坑道的盡頭就是這樣的一間小房間,不知道是下雨的關係還是海浪會打進來(?!),地上都是濕的、還有積水。
一共這樣長條的觀景口三個,每個觀景口配有兩台望遠鏡(要投錢才能使用)。
沒有透過機器、肉眼看出去就是這樣的風景,霧濛濛的天氣裡還可以看見對面的小島(不過不知道那是哪)。
這兒已經被整理得很觀光化了,讓人想像不出戰時的模樣。
「虎軍部隊建」的石碑,還有前總統蔣中正&兒子一起視察的大圖輸出照。
離開坑道後,我們往馬山觀測所旁的沙灘移動,
看到這張崗哨旁的清槍程序,應該是從好幾年前開始就不需要它了吧~
從崗哨旁望向沙灘,這兒是一個海灣地形。
沙灘旁邊有座岩石小山丘,一到花崗岩階梯蜿蜒而上,
我們沒有爬上去看,不過隱約看到上面有小碉堡,應該是跟對面的岩石山對望、做守備用途~
沙灘上有兩條水泥砌成的長長石條,我們猜測這不知道是不是讓小艇下水用的。
寧靜的海灣(天氣再漂亮一點就更完美了)
沙灘上的海灘植披,長得很茂盛但不知道是蝦米...
這邊走走那邊晃晃後,集合上車往山后金門民俗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