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金門民俗村12101302.jpg

◎ 日期:101.10.13 (六)&15(一)

 

距離上次踏上金門土地五個多月後,我們又再次來到了金門這美麗的島嶼,

在租車行把行李放妥、到高坑吃午餐、在金沙撲個空之後,行程的第一個景點就是到金門民俗村去~

尚義機場位在金門這根肉骨頭的中間部位,晚上住宿的古寧頭位在左上方,

而山后民俗文化村就位在右上方,兩點剛好是完全不順的路線...

因為二姊吵著說她一定要吃到上次來沒吃到的阿婆蚵仔煎,所以決定今天先把距離最遠的點給跑完,

結果,因為在高坑吃太飽,加上人多又熱,最後還是沒吃...@@(那我們今天特地衝麼遠的目的是...)

 

藍天下的金門民俗村真的好漂亮~雖然之前已經來過,還是拍了一堆照片~

好天氣拍的照片果然跟四月的陰雨天有很大的差別,這一篇就當作是金門民俗村的相片集好了~

金門民俗村12101303.jpg

金門民俗村12101304.jpg

 

兩棟屋子間兩兩成對的高聳燕尾,讓聚落的天際線宛如畫入藍天中的一道道優美曲線。

金門民俗村12101301.jpg

明亮光線下的模型來一張~

金門民俗村12101305.jpg

 

海珠堂原本的作用是族裡私塾,建築格式為參蓋廊式的閩式建築,前有半月形的風水池,

二樓並加蓋疊屋,造型比例非常優雅,算是整個聚落中我最喜歡的一棟建築。

金門民俗村12101306.jpg 金門民俗村12101308.jpg

水池裡有正在曬太陽的烏龜 

金門民俗村12101309.jpg

聚落的每棟建築物都以泉州白石與閩南紅磚為基本建築材料,

但是每棟房屋的裝飾手法不盡相同,有磚雕、交趾陶、彩繪、石雕等不同技法,顯得雕梁畫棟、美不勝收,

因為是出洋客建造,所以雖然是閩南式建築,但也看得到大象雕塑之類與傳統閩南建築不同的裝飾物。

金門民俗村12101310.jpg

金門民俗村12101311.jpg

金門民俗村12101314.jpg 金門民俗村12101307.jpg

金門民俗村12101312.jpg

金門民俗村12101313.jpg

 

金門建築的排水口,經常可以看見以"魚"為造型,

在這兒,因為是學堂的關係,所以造型是可愛的鰲,取其"獨占鰲頭"的意思。

金門民俗村12101318.jpg 金門民俗村12101315.jpg 金門民俗村12101316.jpg 金門民俗村12101317.jpg

 

接下來就請跟著照片在山后民俗村內悠遊吧~今天的藍天&陽光特別的適合拍照~

我們隨興地漫步在每一棟磚紅建築之間,興致來了也跟著旅行團的導遊講解聽了一段歷史,

自由行的好處就是不趕行程、悠悠哉哉的晃過來晃過去~~

金門民俗村12101319.jpg 金門民俗村12101320.jpg

以前的灶腳(廚房)

金門民俗村12101321.jpg

禁止遊客上去的繡閣,是以前未嫁女子的閨房(俗稱小姑房)。

金門民俗村12101322.jpg

處處可見華美細緻的裝飾

金門民俗村12101323.jpg

金門民俗村12101324.jpg 金門民俗村12101325.jpg

喜歡這樣子的新舊對比

金門民俗村12101326.jpg 金門民俗村12101327.jpg

四方屋瓦框出一方藍天

金門民俗村12101332.jpg

 

山后18間可謂慢工出細活,每一棟建築不論是民居或者是學堂、宗祠,處處皆是雕梁畫棟、華美奇巧,

三排建築依地勢而建,且每排都有落差(方便排水設施的興建嗎?),

走進花崗石塊與紅磚砌築而成的巷弄,渾厚堅固、密佈而完整的隘門群完全由花崗石條砌成,

這些都是山后民居建築群的一大特色,反應了昔日聚落防禦上的考量。

金門民俗村12101328.jpg

很喜歡隘門這樣拍攝的角度,有種深邃感~

金門民俗村12101329.jpg

美麗的花磚也是防禦工事之一

金門民俗村12101330.jpg 金門民俗村12101331.jpg

三排建築中各有高低段差&完善的排水系統

金門民俗村12101333.jpg

 

說到王阿婆海蚵煎,該說我們對它的執念很強嗎...

四月份第一次來的時候因為吃太飽所以放棄、

前天來的時候因為遊客眾多(剛好星期六)加上也是因為前一攤吃太飽所以再度放棄、

結果,在十月金門行第三天有空檔的時間,兩個人討論,不然就再去一趟民俗村吃海蚵煎吧~

於是在第三次來到金門民俗村的時候,我們終於吃到海蚵煎了。(這絕對是一種執念!!!)

金門民俗村12101335.jpg 金門民俗村12101336.jpg

個頭小小、海味濃厚的石蚵比較沒有我們討厭的肥軟口感,來到這兒可以試試。

 

民俗文化村外造型很像ET的可愛路燈

金門民俗村12101337.jpg

 

攤開金門地圖,發現在民俗村附近有風獅爺,離開民俗村後就順著地圖找了過去,在下堡的感應廟旁,

風獅爺姿勢為立姿,石雕材質,是我們在金門遇到的第二尊彩繪風獅爺(第一尊在陳景蘭洋樓旁),

回家上網查資料得知,山后共有頂王、頂堡、中堡、下堡四個柱頭,

民俗文化村位於「中堡」,所有房舍均統一採閩南傳統二進式建築,整齊畫一的燕尾,正好朝向下堡,

下堡村民為了保家宅安寧,無奈之餘只得塑風獅以「鎮中堡燕尾之煞氣」,

山后下堡的風獅爺,除有著濃眉、大眼、隆鼻外、背鬃中分對捲,粉紫色的彩繪獅身,造型活潑逗趣~ 

金門民俗村12101338.jpg 金門民俗村12101339.jpg

金門民俗村12101340.jpg

金門民俗村12101341.jpg

金門民俗村12101342.jpg

結果在行程一開始被我嫌好遠好遠的山后民俗村,竟然跑了兩趟,就只為了吃到海蚵煎...

不過金門真的不大、騎車也很舒服~就算這樣斜對角的來回兩次也不是很遠的距離。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okdance 的頭像
    bookdance

    布可隨手記

    bookda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