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102.04.04 (四)
經歷過公共衛生間的震撼教育後,我們跟著小楊的綠色旗子往天安門前進,
天安門最顯眼的地方就在於城門上懸掛著的巨型毛澤東肖像、國徽&兩句標語,
這三樣隨著世界上千千萬萬的觀光客相機散布到世界的各個角落,算得上是中國的另類宣傳吧~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這兒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並親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
從此,天安門城樓圖案出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徽中,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
古代的政治中心(紫禁城)與現代的國家政黨結合,古往今來,不變的是濃厚的政治意味。
我們就這樣跟在綿長的人龍之中,一個挨著一個、謹慎注意不要被人潮沖散&小心顧好自己的隨身包包,
慢慢的經過外金水橋向以往只在歷史課本&電視劇中見過的雄偉紫禁城邁進,心情真的是既期待又興奮。
既深又長的城門口,像隧道一樣。
在天安門的外側與內側,各有兩支由漢白玉雕刻成的「華表」,
回家查資料後才知道這是中國一種傳統的建築形式,一般由底座、蟠龍柱、承露盤和其上的蹲獸組成,
在天安門外的的兩隻面北,叫「望君歸」,寓意是希望出了紫禁城的皇帝可以平安歸來,
天安門內兩隻面南,的叫做「望君出」,則是希望皇帝不要只是待在紫禁城內,要多多出城體察百姓民情,
漢白玉雕成的華表上盤旋著威武的龍,可能因為身在皇城,這兒的龍都是五爪的。
華表上面的蹲獸為傳說中的神獸「犼」、「朝天吼」或稱為「望天」,
天安門城樓的華表已有500多年的歷史,蹲坐其上的神獸可真的是冷眼笑看人間數百載~
從天安門向紫禁城方向走,第二道城門叫做「端門」,
端門的格局跟天安門一模一樣,在明清兩代時這兒是專門用來收放皇帝儀仗用品的地方,
老實說當時腦容量超載的我壓根兒就忘了有走過這一道門(從過外金水橋進到天安門後一整個目不暇給呀~),
要不是後來整理照片時發現怎麼好像還有一道城門,還真以為從天安門進來就直接到午門了呢!
穿過端門城樓口望向午門,城門與城門之間就像照片中看到的一樣,兩邊各有成排的房舍,
中間我們行走的地方叫做「御道」(以前皇帝走的路,不過我們進去都是走旁邊的門而不是正中間),
從端門到午門的廣場兩旁房舍,聽說有一百間,是以前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的辦公室。
ㄇ字型的午門,不論是買來的地圖,還是網路上查到的紫禁城平面圖,紫禁城的入口都是由午門展開,
通過午門,就是正式進到紫禁城的內部了,也就是在這兒有有個安檢哨,凡是揹著大包包的都要過X光機,
午門設計成東西北三面城台相連,環抱著一個方形廣場,這樣的形狀像雁翅環抱,所以午門也稱為雁翅樓,
雖然從正面看是三個城門,但是兩邊各有一個面東西向的隱藏式城門,進到紫禁城內看的話就是五個城門了。
午門北面的城樓是九開間,非常的開闊雄偉。
午門左右兩臂各有一闕亭,分別設有鐘鼓,什麼時候敲鐘、什麼時候擊鼓,都有禮制上的嚴格規定。
(我想如果不小心敲錯鐘擊錯鼓,可能會被當場拖出午門吧...)
民間傳說「推出午門斬首」的午門就是指這兒,不過小楊說這兒是非常靠近皇帝的地方,
怎麼可能是在這兒將犯人砍頭,這麼血腥的事情當然不能讓皇帝看見呀!會汙了皇帝的眼~
而且如果不小心有大臣進言惹怒了皇帝,通常會被施以「廷杖」之責,很少會直接砍頭的,
所以所謂的推出午門,指的是將犯事的人綁到離開午門遠遠的菜市口再行刑。
總之在小楊的帶領、與人潮的推擠下,我們陸續的穿過了紫禁城中軸線上三個城門,
很快的,穿過午門的安檢哨後,就到了讓我很期待的紫禁城內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