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14.12.25 (四)
在開始走石疊道之前,先來段維基百科的簡介─
首里金城町石疊道指的是位於日本沖繩縣那霸市的鋪石古道,該石疊道本是真珠道的一部分;
真珠道建於第二尚氏王朝期間的1522年,為尚真王所建,
是連接首里城和國場川的真玉橋的官道,長10公里。
在沖繩島戰役中,真珠道大部分被毀,
只剩下金城町境內長238米的古道,這就是今日的首里金城町石疊道,
古道使用琉球石灰岩製成的平石砌成,沿途多有第二尚氏王朝時期的石垣。
今日,首里金城町石疊道被列為沖繩縣指定史跡,以及日本道百選。
在2010年的沖繩跟團之旅,第一天剛下飛機就被帶到石疊道末端的首里殿內吃午餐,
道地的沖繩麵套餐好吃、餐廳外的石疊道那古樸的滄桑令我驚艷,
但是受限於集合時間不敢往上走太遠,這個漂亮的石疊道就被我列入此次必走的點。
從首里城離開後,拿著地圖問了一位大叔石疊道的位置,他熱心的帶我們走到入口的對面,
入口處的旁邊有台自動販賣機,整體而言如果不是大叔指著對面說是,根本不覺得它是入口。
從入口處的鐵欄杆往下,開始了我們的石疊道之旅。
日本道百選石碑
石疊道中途有名的石疊茶屋─真珠,可惜營業時間還沒到,不能進去坐坐,
不過遇到親切的北北,隔著矮矮的木門用破破的日文&英文稍稍交談幾句。
走到這邊大約是石疊道1/3的位置
從真珠茶屋之後,兩旁的民宅開始密集起來,這一段開始才是我喜歡的石疊道人文風景。
在沖繩,除了有名的shi-sa之外,也有為數不少的石敢當,
只是與盤據在屋頂門口、姿態各異吸引人目光的shi-sa相比,石敢當就是簡單的一塊石板,
大多散佈在路口的角落,默默的執行驅邪擋煞的任務。
接下來就是看圖說故事囉~反正沿途就是很多有特色的建築,是走得很開心的一段。
喜歡石疊道這樣延伸下去的風景,兩旁的新舊住宅交織出屬於它的風情。
路旁住家的石牆上發現這長得很像龍貓公車肥肥貓腳的多肉植物,挺Q~
除了石板道、老屋外,當然不可少的就是每戶人家門口幾乎都會有的shi-sa。
除了門口的一對外,有的住家屋頂也會有一尊風獅爺,造型一般都是張大口作威嚇狀。
這戶人家的屋頂上也有一尊,造型挺嚇人的,鎮煞作用應該很夠。
邊走邊看邊拍,大約花了半小時的時間我們已經走到了石疊道的尾端(入口處)。
旁邊的首里殿內就是第一趟沖繩之旅第一餐的用餐地點,品嘗道地沖繩麵套餐。
那時候望上去的風景跟現在並無二致
達成走過石疊道的心願後,我們面臨兩個選擇,
第一,從原路再走回去,不過這樣的話一路都是上坡、而且是高低起伏不定的路面;
第二,從首里城下走一般道路繞上去,比較平緩但是距離長很多。
兩個人討論之後決定從一般道路走上去,除了路比較好走之外、還可以近距離接觸沖繩的日常,
沒想到這一走,就從10點走到11點,最後一小段還是搭公車上去的...
路邊停著個可愛車車,日本的車子造型一般都方方正正的、很像積木小車。
為了確定我們走的方向沒錯,跑進去路邊賣天婦羅的小店問路。
雖然婆婆完全聽不懂英文、我們完全不會講日文所以到最後以無法溝通收尾,
但是婆婆得體的妝容、親切的笑容讓我的印象深刻極了~是ㄧ位把自己打點得朝氣十足的長者。
店內造型樸拙的投幣式公共電話
路邊的民宅,發現沖繩的建築大多有著蓋在屋外的樓梯。
走著走著怕迷路,連google的GPS導航都出動了,只是指示方向都怪怪的...
我們一路往首里城方向前進、從首里城下方的公園努力的往上走,
在公園遇到一對老夫妻,北北的英文很溜、用我們的破英文勉強問出我們走的方向是正確的~XD
公園內的公廁屋頂上也有著風獅爺,這尊的造型走可愛風~
路邊隨處可見扶桑花
進入首里城的範圍內,本來以為很快就可以抵達,沒想到是這樣的緩坡一路延伸上去,
雖然是12月底了,但是太陽的威力一點都沒減弱,兩個人走在柏油路上有點要焦掉的感覺,
其中的一段路又剛好遇到路面重鋪工程,
雖然見識了日本人工作態度的嚴謹,但說實在的新鋪柏油的熱度讓人更鬱悶ㄚ...
走了十幾二十分鐘後還不知道前面的路有多遠,決定路邊等公車,
我們走到很累的路程,在搭了公車之後"咻~"一下就抵達了首里城入口。
又累又渴的我們再度深深的體認到人腳不能跟車輪比速度的真理...
原本計畫中的午餐點是首里城旁的「琉球茶房」,只是它的位置跟石疊道是完全相反的方向,
加上我們走上來花掉太多的時間&體力,所以討論後決定不去了,先往榮町移動、午餐路上看著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