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2014.01.01 (三)
京阪之旅的照片需要時間慢慢整理,那就~繼續未完成的東京跨年遊記囉~XD(一整個很會拖...)
因為昨晚增上寺跨年活動回到飯店後很晚睡的關係,早上較平常延後一小時,
AM9:10才離開飯店前往今天的第一個點─明治神宮,要參加1/1的新年初詣。
日本新年有個傳統,每年的第一次參拜就叫做『初詣』,前往神社參拜、祈求今年的平安與福氣,
既然都來到日本跨年了,當然不能免俗地也要來參加一下囉~
搭車到漂亮的原車宿站後,隨著人潮步行前往明治神宮。
明治神宮旁的原宿站,是於1906年啟用的木造車站,也是東京都內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木造車站,
帶點歐風氣息的古樸小巧,是重點拍照對象,車站屋頂上的青銅風向雞,更是吸引我目光的焦點。
車站屋頂的風向雞很吸睛
車站對面的竹下通,是等等要吃午餐的地方,光看路口就很熱鬧~
明治神宮於1920年11月1日啟用,是供奉明治天皇和昭憲皇太后靈位的地方,
從網路上查道的資料得知,明治神宮,是日本史上最大規模也最成功的人工景觀計畫,
神宮地處東京市中心,佔地70公頃,一步入神宮的範圍首先撞進眼裡的就是一整片的綠意,
這片綠,是神宮創建時日本政府由全國各地、韓國&台灣引起進多達12萬株樹木進行植林的成果,
在東京的市中心精華區,能保有這樣寬廣的綠意,令人讚嘆~
早上約莫10點抵達明治神宮,這時候的人就覺得挺多的,不過行進動線很順暢。
今年適逢明治天皇的老婆─昭憲皇太后百年祭,不過對我們而言也沒啥特殊感想就是。
明治神宮與其他神宮最大的差別就在於,這兒因為是祭祀明治天皇的關係,安全保護需要做很好,
境內全部都是石子路,就算輕功再厲害的盜賊,只要一踏上去就一定會發出聲響,警示作用十足。
事前我們也不知道是這樣的路況、照舊拖著小行李箱出門,一看到是石子路,後悔也來不及了,
就這樣拖著走了一路,又吵又塵土飛揚又傷輪子,實在是有點冏...
順著指標&人群方向,路上經過長~長的各地酒商奉獻的清酒桶牆,是很好拍照的點。
這模較小的酒桶牆,不過因為是在反方向,懶得走過去看了,印象中應該是葡萄酒桶。
(畢竟清酒的包裝花花綠綠的比較吸引人...)
神宮前南北參道交會之處的大鳥居,是日本最大的木造鳥居,高12M,屬於「明神鳥居」的型式。
初代鳥居是台灣產的、阿里山樹齡1200年以上的檜木,毀於1966年的雷擊,
第二代鳥居是在1971年間向台灣振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採購,丹大山樹齡1500年的扁柏,
依照1920年的形制與寸法重建,1975年竣工,
兩代鳥居都來自台灣,差別在初代是殖民時期砍伐、第二代是用買的。
沿途的路口都設有工作人員(or警察)站崗,這又是跟一般神社比較不一樣的地方,
還看到架高的檯子上面站著指揮的人,心裡想著是有必要這樣的陣仗嗎?
後來看到其他人分享的照片&文章,才知道原來我們那時段遇到的人還不算多,
至少進入神社殿內並不需要排隊等上三十分鐘才能進場。
記得這好像是經過的第三座木造大鳥居吧~過了這兒就準備進入神社內了。
不得不說,我們這趟的東京跨年行,除了最後三天外,天氣都超級好~好愛這樣的藍天
步入正對著御苑的雄偉南神門,就能見到明治神宮社殿群,莊嚴的御本殿是天皇夫妻的靈位所在。
我們從南神門進入,另外還有西神門&東神門。
由於初詣民眾太多,普通的賽錢箱無法消化參拜民眾,所以明治神宮把廣場設成賽錢區域,
站在拉繩後方把錢投到白布上、許願祈福一番,
每年1/1~1/3大約有300多萬人會來這裡參拜,這樣的人數,難怪需要特別佈佈署人力嚴陣以待。
看到投在白布上的硬幣數量,哇~哇~哇~~
忘記是不是從北門離開?反正就是跟著人潮走就對了。
參拜完畢之後當然就是買紀念品御守的快樂時間囉~
雖然明治神宮一次開放兩大排窗口,都在賣御守和新年護身符(而且販售處不只一個),
但還是無法疏散購買的人潮,不論是哪個窗口通通是大排長龍,
既然今年是馬年、加上小馬造型的生肖鈴又可愛,在明治神宮中唯一遇到有需要排隊的就是這兒了。
排隊購物完畢,準備離開神宮,此時又見到一個大鳥居。
雖然要離開明治神宮了,但是難得看到淨空的水手舍,光影下的水波紋很美。
離開明治神宮時,也是跟著人潮、順著指標往外走,沿途依然是高大的樹木、細碎的石子路,
可能是初詣完畢、完成了新年的一個重要儀式,大家的腳步顯得比較輕快,也有比較大的交談音量;
最大的不同點就在於幾乎是人手一袋御守or護身符~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