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101.10.14 (日)
水頭得月樓,跟陳景蘭洋樓一樣,都是我很想重來一趟拍照的景點,
因為4月來到得月樓時,剛好遇到下雨,又要拿傘、又要拍照,真是手忙腳亂,
加上陰陰的天氣拍起的照片都不怎麼美,這一次到訪的超級好天氣,就讓我來拍個過癮吧!
(以下圖多,請小心服用XD)
建於民國二十年(西元1931年)的得月樓,屬黃輝煌洋樓的一部分,
但由於傲立洋樓群的挺拔英姿形象突出,風頭尤勝於主樓,現在只要提到金門,幾乎都有它的身影。
入口處的「番仔厝」,看似主要出入口、卻是欺敵用的,
中西合璧建築的番仔厝,外部精緻的泥塑彩繪裝飾與山頭、牆面各式吉祥圖案,每個細節一點也不含糊,
真的看不出是用來欺敵、屋身淺短只容人行走的假屋建築。
番仔厝與主屋之間連結的走廊
由番仔厝往主樓方向拍
很喜歡這個紅磚組合的字
由主樓的方向往番仔厝拍,可以看出兩者之間相通的過道挺窄的,左邊就是黃氏兄弟洋樓的圍牆,
這個過道本來有一道圍牆將番仔厝與主屋隔開,整修時為了參觀動線所以被拆除。
而主人居住的地方,退避於得月樓左後方,為了防禦作用、二樓露臺也裝上鐵欄杆,
視野非常好,從二樓露台就可以遠遠地看見水頭港口的船隻停泊,在敵人上岸的時候就啟動防禦的機制。
黃輝煌洋樓的裝飾重點在樓頂山牆,放了許多的元素,造型多變、寓意良多,
除了多樣的圖案變化之外,很引人注目的是,樓頂正面山頭上的時鐘指針指向「12點40分」,
這個時間的涵意據說是黃輝煌訓勉子孫必須比一般人家更勤勞奮發,提示後世過午方食,方為成功之道。
另一個角度拍攝的黃輝煌洋樓主樓2F
整體看完了~接著來看一些細部的照片吧~
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得這個山牆的裝飾有土耳其的味道~
牆面的日本花磚經過了幾十年的歲月,色彩依然鮮明美麗。
查閱相關資料時,發現得月樓還有一條逃生密道,通往旁邊的一樓番仔厝,再通往更遠的主樓,可緊急逃生,
只是得月樓內部並沒有開放參觀,無從印證始不是真有一條密道,
雖然這三棟漂亮的建築是黃輝煌從事百貨批發致富後匯銀返鄉建屋,但實際上他只住了1~2年,
在金門發生918砲戰事件時,他為了逃避戰火而離開金門,從此沒再回來。
(金門很多漂亮洋樓的主人似乎都因戰爭遠避至發跡地從此沒再回到故鄉,戰爭的無奈與悲哀...)
因為這趟是自由行的關係,除了洋樓內部沒再進去逛逛外,我們倒是好好地把這一區給走過一輪~
首先的目標當然是粉紅色搶眼外觀的「黃永遷、黃永鑿兄弟洋樓」,也就是上面照片中右邊那一棟大洋樓。
目前已改成風獅爺文物館,牆壁上的布條昭告著這兒有賣『毛澤東奶茶』,
本來是想在這兒買來嘗嘗,但是看到冰箱內一杯杯已經用紙杯裝好的奶茶,頓時打消了想嘗鮮的念頭。
入口處,不得不說這棟洋樓整修時的用色挺大膽的。
山牆上不像黃輝煌有著繁複的裝飾,不過倒是四個大字「紫雲衍派」光耀門楣的意味濃厚。
既然是風獅爺文物館,理所當然的一定會有的風獅爺。
接著騎車到黃氏酉堂繞繞,十月的時候也只剩下荷葉田田,這是全金門宅第前唯一有水池的,
這個半月形的水池稱「泮池」,上有曲橋將之一分為二,大的稱日池,小的稱月池,合稱日月池。
下面的照片就是在得月樓附近繞繞時隨手拍的一些老房子的照片,加減看看囉~
水頭聚落裡真的到處都是古厝洋樓改建成的民宿
金門的美~美在轉角處處皆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