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北京定陵13040501.jpg

◎ 日期:102.04.05 (五)

 

吃飽飽後我們被帶到明朝十三陵的「定陵博物館」,老實說,又是一個走馬看花的景點,

不過~跟團就是這樣子啦~如果想要有時間悠閒的感受一下歷史氣氛,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好功課後再自助旅行,

這樣可以將腦袋中的資訊與實際上的體驗相結合。

 

定陵位於北京大峪山東麓,明十三陵之一,

是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朱翊鈞(年號萬曆)及孝端顯皇后、孝靖太后的合葬陵;

萬曆帝年僅10歲時即已登基,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帝,

當政之初,推行改革措施,經濟出現繁榮景象,

只是,中後期怠於朝政,30年不視朝,致使朝政日趨腐敗。

誇張的是,皇帝30年不上朝的原因竟然是因為他想立寵愛的貴妃生的皇子當太子,但被大臣們全力反對,

這位天兵皇帝就用所謂的「軟性抗爭」,整整30年不理朝政(窩滴媽呀~啥外星人思考邏輯!?),

有的大臣從入朝為官幹到退休,連終極BOSS的一面都沒見過就掰掰了,

很難想像身為一朝之君,怎麼可以任性到這個程度...其實明朝會滅亡都是因為他吧...Orz

北京定陵13040502.jpg

等小楊買完票後,一樣是跟著小綠旗前進~

北京定陵13040503.jpg

進入定陵一樣要排隊過關

北京定陵13040505.jpg

出口在另外一邊

北京定陵13040506.jpg

先來看一下明十三陵的簡介

北京定陵13040509.jpg

小楊指著導覽圖解說等等的路線,不過說實在的,我覺得我是迷迷糊糊地跟著走,分不清東南西北...

只記得我們是從走左邊區域,定陵的地下宮殿入口在後方,走一遭後從地宮原本的入口出來。

北京定陵13040510.jpg

陵寢建築始建於明萬曆十二年(公元1584年),十八年竣工,歷時六年,耗銀800萬兩,

陵墓建成時皇帝只有28歲,直到1620年才正式啟用,該陵墓整整閒置達30年之久。

 

祾恩殿是祭陵時舉行祭典禮的場所,定陵的祾恩門與祾恩殿都在李自成起義時被義軍一把火燒了,僅剩下臺基,

小楊說中間御路是給帝后棺槨通行,不是普通人能走的,所以她帶著我們繞從旁邊過去,

遠遠的地方那黃色的屋頂處就是定陵的明樓。

北京定陵13040507.jpg

定陵中的松柏都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鬱鬱蔥蔥的,剛到的時候那陰霾的天氣真是增添了不少氛圍。

北京定陵13040511.jpg

過了一陣子,太陽從厚重雲層中露出,灑落在樹叢間的陽光讓定陵增添了不少明亮。

北京定陵13040515.jpg

跟紫禁城太和殿下一樣的漢白玉台階

北京定陵13040508.jpg

 

定陵博物館的館藏文物全部都是地宮的出土文物,並舉辦有"定陵出土文物陳列",

用於介紹定陵的概況、地宮的發掘過程以及萬曆皇帝朱詡鈞和他的兩個皇后的隨葬器物。

可惜我們在小楊的帶領、與眾多觀光客的推擠下,

雖然有到第一展室稍稍看了一下,但留下最深印象的竟然只有皇后的九龍九鳳冠,華麗極了~

北京定陵13040513.jpg

北京定陵13040514.jpg

北京定陵13040512.jpg

 

1956年至1957年期間,中國大陸的考古工作者對定陵的地下玄宮進行了發掘,

此後有關部門又對出土文物進行修整,修葺地上古建築,1959年就原址建為定陵博物館;

在北京市長主持下進行挖掘,但因為文物保護技術尚未成熟,加上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到嚴重破壞,

萬曆帝后的屍骨亦被紅衛兵焚毀,之後所有開挖皇陵的提議均被政府駁回。

 

我們經過了明樓,地宮就在明樓的後頭。

北京定陵13040516.jpg

這是當初挖掘後保留下來的坑道

北京定陵13040517.jpg

 

定陵地下宮殿在地下27M處,規模宏大,墓室由五個極其高大寬敞的石築殿堂聯結組成,

從進口到後牆長87M,前、中、後三殿和左右配殿有五重雕刻精美的石門,

目前右配殿不開放,參觀動線就是左配殿→中殿→後殿→中殿→前殿,之後從原先開挖的隧道井金剛牆出,

我們從後方現在的入口進入,走下了好幾層樓的階梯後,抵達了由冰冷岩石建構而成的地宮。 

北京定陵13040518.jpg

這就是首先抵達的左配殿,有棺床但無棺木,應該是因為這時候已經廢除妃嬪殉葬的禮制了吧~

空空的棺床反而堆滿了各國的錢幣紙鈔,是將這兒當成了許願之地、還是覺得打擾了往生者而表示的致意呢?

北京定陵13040519.jpg

小楊特別要我們抬頭往上望,這樣的室頂是當初墓室建造時的原狀,

墓室打開後,僅只是在室頂加裝了防止碎石(如果有的話)掉落的鐵網,這樣的建築技術真令人讚嘆。

北京定陵13040520.jpg

 

定陵地宮的平面布局與皇帝生前的宮殿相似,「前朝後寢」,

前殿沒有任何擺設,相當於宮前廣場,中殿相當於前朝宮殿的正殿,

內有三個用漢白玉雕成的寶座(皇帝的龍椅&皇后的鳳座),呈品字形排列(後來因為參觀動線而改成一直線排列),

座前各有一座黃色琉璃「五供」,即香、燭、花,還有青花雲紋大瓷缸各一口,缸內盛滿香油,用作長明燈。

 

這是通往帝后棺槨放置的玄宮主室的石門,感覺上就是把紫禁城的木造建築簡化變成石頭雕刻的擺在這兒。

北京定陵13040521.jpg

玄宮主室,這兒是後殿,也是帝后棺槨的放置之處。

北京定陵13040522.jpg

非常巨大的棺槨(因為有內棺&外棺,所以很巨),通通都是複製品。

北京定陵13040523.jpg

中殿的石刻寶座,這是萬曆皇帝的。

北京定陵13040524.jpg

雖然用護欄圍起來,但是遊客的手摸得到的地方都被摸得黑黑的。

北京定陵13040525.jpg

這是孝端皇后的寶座

北京定陵13040526.jpg

以玄宮的比例來說,中殿很長,照片中可以看見通往左右配殿的通道門,後方有紅色漆木棺槨的地方就是後殿。

北京定陵13040527.jpg

往出口方向離開

北京定陵13040528.jpg

這是地宮石門使用的橫栓,利用巧妙的施力原理就可以由外面將沉重的地宮石門關上。

北京定陵13040530.jpg

 

當初挖掘的起始點─地宮的的金剛牆,這兒也是當初陵墓建造時的地宮入口,

由四層石磚嚴實砌起的厚重金剛牆因為不敵日積月累由上方厚土與明樓重量的壓力,出現了裂縫,

加上指路碑的發現,定陵也因為這樣的緣故被挖掘出來。

北京定陵13040531.jpg

北京定陵13040529.jpg

 

從地宮往上,出來後我們往明樓前進。

北京定陵13040532.jpg

這就是地宮的入口(建造時的入口、現在參觀動線的出口)

北京定陵13040533.jpg

就是在這兒發現了指路碑,找到了金剛牆,萬曆皇帝的地下宮殿才被發掘出來。

北京定陵13040534.jpg

 

定陵的地上陵宮由寶城、明樓、棱恩殿、棱恩門(5間)、左右廊廡(各7間),

以及外羅城內外的宰牲亭、神廚、神庫、碑亭組成,佔地約18萬平方米;

定陵地宮是目前十三陵中唯一被開發的地下宮殿,是中國第一座有計劃發掘的帝王陵墓,

也因為挖掘後的徹底破壞(文物保存技術不佳&後來的文革紅衛兵破壞),成了目前的最後一個。

 

明樓檐下石榜刻有"定陵"二字,四角及臺階都用巨石拼砌而成,明樓的正後部是陵墓的主體─地宮。

北京定陵13040538.jpg

定陵明樓裡的石碑,據說文革期間被潑滿了紅漆。

北京定陵13040535.jpg

可以看得出碑上的「大明 神宗顯皇帝之陵」字樣

北京定陵13040536.jpg

為了收服漢人的民心,清朝皇室都有撥款整修明朝皇帝的陵墓,由使用的磚上刻著的字跡可以看出。

北京定陵13040537.jpg

 

由定陵離開後經過的神功聖德碑,上面的雕刻真的很美~

北京定陵13040539.jpg

北京定陵13040540.jpg

北京定陵13040541.jpg

定陵前的御路石橋,這個的設置跟整了陵墓的風水有非常大的關係,也是帝后的棺槨進入陵墓的起始點,

照慣例中間最大的橋不是普通人能夠通行的,專為帝后棺槨通行而準備。

北京定陵13040542.jpg

雖然這兒是定陵的起始點,但我們是在離開定陵後被小楊帶著往停車場方向前進時才匆匆路過,

這幾張神功聖德碑&御橋的照片還是稍稍脫隊跑過去拍,然後回來查資料才知道當時自己拍的到底是啥...

這趟北京之旅,真的是旅行回來後的功課做得比行前功課還要認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okdance 的頭像
    bookdance

    布可隨手記

    bookda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