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北京天壇13040401

◎ 日期:102.04.04 (四)

 

原本的行程中,天壇是排在最後一天的早上,遊完天壇後就前往首都機場搭機回台,

可是小楊說北京的交通是有名的亂,如果天壇真的排在第五天早上來,怕會遇上塞車導致延誤回程時間,

所以~就把這個點排在第二天下午了。

在這兒,我一直以來潛意識裡擔心的事情真的惡夢成真─相機掛點!!!!

不過現實生活中發生的比夢境更慘,至少夢裡是電池沒電or忘記裝記憶卡,這都還有得補救,

現實發生的,是整台相機無預警的掛了!這才第二天行程的下午耶!!

幸好還有我的S3可以擋著,後三天二姊更是直接把相機借我,可是當下真的非常掃興...

 

特地上網抓了天壇的地形圖把我們走過的路線給標出來~

從東門入,經過長廊、祈年殿、丹壁橋、皇穹宇、圜丘壇後,再從南門出。

整個天壇建築群由內外兩重圍牆環繞,南邊圍牆左右二角方形,北圍牆左右二角圓形,象徵"天圓地方",

天壇由祭天的圜丘,祈穀豐收的祈年殿,皇帝齋宿的齋宮及為祭天的神樂署,犧牲所四個所組成,

其中以圜丘、祈年殿為天壇主體。

nEO_IMG_天壇路線圖.jpg

天壇位於北京市崇文區、紫禁城東南方,建於明永樂十八年,是明清兩朝皇帝祭天和祈禱五穀豐收的地方,

於1918年開闢為公園、正式對外開放,園內被柏樹環環包圍,是北京城南的一座大型園林,

也是附近居民休憩的場所,我們抵達時經過長廊就看到許多當地的大爺大媽聚在一起玩牌,

他們也成了天壇挺著名的風景之一。

北京天壇13040402

 

下面這一張照片就是G11拍到的最後一張正常照片,之後相機拍了一張模糊的影像後就宣告掛點...Orz

北京天壇13040403

 

我們被帶著從東門進入,穿過長廊後首先抵達的地方是「祈年殿」,

祈年殿是皇帝祈求豐收的場所,直徑26M,建於高約6M的圓形三重白石台基上,

殿身無牆,全為朱紅色柱及隔扇,上為三重簷圓瓚尖頂,又以三重藍色琉璃瓦頂來象徵青天。

北京天壇13040404 北京天壇13040405 北京天壇13040406

 

祈年殿大殿由28根楠木大柱支撐,沒有用到一支鐵釘,僅憑木頭的穿插作為建築的架構,

可說是中國木造建築的精品,其設計也充分體現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和天文知識,

祈年殿的內部結構比較獨特,不用大梁和長檁,僅用楠木柱和枋桷相互銜接支撐屋頂,

殿內有楠木柱28根,數目排列切合天象,

中央4根龍柱象徵四季、中圈12根金柱象徵一年十二個月、外層12根巨柱象徵一天十二個時辰、

中層和外層相加象徵二十四節氣、三層柱總共28根象徵二十八宿。

                                                                                                     ─以上資料摘自網路上資訊

北京天壇13040407

 

當初祈年殿修復時,一併將殿前的東西配殿修復,明、清時祈年殿前的東、西配殿是收藏配神牌位的庫房,

目前東配殿內展示整個殿院古建群的歷史沿革;西配殿則是展出皇帝祭祀時的服飾等物品,

本來的配殿在明朝時為前九後七,有二排共16間,後來被乾隆皇帝以"參差不齊"為由拆除後殿,現存前殿九間。

北京天壇13040410

 

祈年殿在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因被雷擊起火焚毀,隔年光緒帝要重建時因為找不到圖樣,

到最後只好召集工部修繕過祈年殿的工匠,根據記憶口述繪圖,

所以現在的祈年殿雖是光緒年間建造,基本結構和外觀形式都還保留著明代的樣子。

 北京天壇13040408

 

皇乾殿位在祈年殿後,坐落在祈年牆環繞的矩形院落裡,兩者間有琉璃門相通,

這兒是專為平時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神版的殿宇,

我們雖然有看到這一組建築物,但是當時冷斃了~加上相機壞掉心情不好,所以沒有下去走走的意願。

(而且老實說,從早上看到現在,對這些宮廷式的建築真的有一點麻痺了...)

北京天壇13040409

 

祈年門是祈年殿院落的正門,為廡殿頂建築,殿宇五楹,中三間為門,崇基石欄,是中國古代最高等級門制,

中門供皇天上帝專用,皇帝進出左(東)門,百官進出右(西)門,這個建築倒是明初原物,不是燒毀後重建的;

對於祈年門的印象,第一就是躲冷風的好地方(下午真的好冷~><),第二就是紀念品販售處的東西真的不如何...

北京天壇13040411

由祈年門往祈年殿方向拍一張

北京天壇13040412

這張則是由丹陛橋的北門往南拍,可以見到皇穹宇的尖頂。

北京天壇13040413

丹陛橋也稱海墁大道,是天壇內壇的主軸線,連接祈年殿和皇穹宇的南北大道,

長360M、寬29.4M的磚石台基,這條大道之所以又稱為橋,是因為道路下闢有東西樣的通道,

其中一個通道叫做「進牲門」,所有祭天的牲品都要要經過此門,因為有進無出,所以又被稱為「鬼門關」,

祭祀時皇帝走右邊(東面)的"御路",王公大臣走左邊(西面)的"王路",中間為"神路",只有皇天上帝可以行走。

 

圜丘壇以北是皇穹宇,祭天時使用的祭祀神牌都存放在這裡,

皇穹宇始建於明嘉靖九年(1530年),初名泰神殿,十七年(1538年)起改稱皇穹宇,

乾隆十七年(1752年)重修後為鎏金寶頂單檐攢尖頂建築,用藍色琉璃瓦鋪設屋頂,象徵青天。

不過以我們到訪當天下午的天氣加上後來又下起雨,藍色琉璃瓦在照片中看起來倒像是黑瓦...

北京天壇13040414

皇穹宇的大門,如果不是買套票的話到這兒要再排隊買一次票,不過我們有小楊在,就直接排隊通關囉~

北京天壇13040415

 

皇穹宇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大殿直徑15.6M,正殿東西各有配殿,供俸日月星辰各位神祇的神版,

另外,在皇穹宇殿前到大門中間的石板路上,由北向南的第三塊石板叫做三音石,

據說在皇穹宇門窗關閉而且附近沒有障礙物的情況下,站立其上擊掌,可聽到迴音三聲,

不過我們周遭當下無數的遊客,想要做這個實驗還真的是不可能的任務。

北京天壇13040416 北京天壇13040417

北京天壇13040418

北京天壇13040419

 

其實這趟北京行我有一個很大的疑問得不到解答,當時忘記問小楊、回來後也查不到相關資料...

那就是為什麼宮殿的每棟建築物屋頂都有一圈與之平行的金屬線,到底功用是什麼?

是線路型的避雷針?還是像二姊猜的,夜晚的LED燈?

北京天壇13040420

 

皇穹宇被一堵圓形圍牆環繞,內側牆面平整光潔,能夠有規則地傳遞聲波,而且迴音悠長,故稱「回音壁」,

如果二人靠牆、分別站於東西配殿後,就算距離相差100~200M,小聲說話對方仍然可聽的非常清楚,

不過,這是指回音壁尚未被破壞之前的狀態,

在天壇整修開放參觀後世界各地(包括大陸自己)沒公德心的遊客紛紛在牆上刻字到此一遊,

破壞了牆面的平整,自然啥回音都聽不到了!(下面的鐵欄杆是牆壁已經被破壞後才圍起來的...)

北京天壇13040421

 

離開了皇穹宇,朝天壇的重點建築─圜丘前進,這時候開始下起雨,而且越下越大,是嫌天氣還不夠冷嗎!?

在進圜丘之前會先看到許多的櫺星門,欞星門是中國傳統建築中的門的一種形式,從唐代的烏頭門發展而來,

欞星門通常是兩個立柱,上搭一根橫木,稱為額,形成門框,內裝對開門。

也有說欞星門指的就是天門,所以宮室、祭祀建築(如天壇、社稷壇)壇廟和陵寢建築都設有欞星門,

天壇圜丘內外圍牆的四正位各有三座石門,圜丘有兩道圍牆,外方內圓,所以共有24座欞星門,

內外圍牆南面的兩道欞星門的大小是不一樣的,

中間最大,是皇天上帝所用之門、東面次之,是皇帝專用、西面最小,是陪祀人員走的,

光是門的設置,這樣中左右、大中小的差別,就很明顯地看得出封建社會的禮制(階級)森嚴。

北京天壇13040422 北京天壇13040423 北京天壇13040426

 

在昭亨門西面的三座高大的石台,台上有長杆叫望燈杆,

始建於明嘉靖九年(1530),杆長九丈九尺九寸(這個高度也是為了對應皇帝九五之尊的九字),

當時僅建一座,明崇禎年間增至三座,但是在1914年袁世凱祭天時被拆掉了兩根,現在只剩下一座,

(原來是袁大帥拆的,我們原本猜測因為太高、被雷劈了...)

小楊說因為皇帝開始祭天的時辰都是凌晨三四點天還很黑的時間,所以需要照明的設備,

祭天時,三根燈杆上各吊一隻直徑六尺、高八尺的大燈籠,所用特製蠟燭長四尺、粗一尺,並鑄有凸龍花紡,

燃點時不滅,不流油,不剪蠟花,可燃燒十二個小時,名為"蟠龍通宵寶蠟"。

北京天壇13040425

 

圜丘壇俗稱祭天台,是名副其實的天壇,建於明嘉靖九年(1530年),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擴建,

是一座四周由白石雕欄圍護的三層石造圓臺,明清兩代,每年冬至日皇帝親臨的祭天禮儀,就在此壇舉行。

圜丘壇在建築形式上,有著許多神奇有趣的說法,這是中國古代巧妙運用幾何學原理設計的一座傑出建築,

各項建築材料的數學計算均極其精確,其中包含"九"的含義與運用真的是讓人嘆為觀止。

 

圜丘壇共分三層,每層四面各有臺階九級,每層周圍都設有精雕細刻的漢白玉石欄杆,

欄杆的數字均為九或九的倍數,即上層72根、中層108根、下層180根,

同時,各層鋪設的扇面形石板,也是九或九的倍數,

如最上層的中心是一塊圓形大理石(稱作天心石或太極石),

從中心石向外,第一環為9塊,第二環18塊,到第九環81塊、

中層從第十環的90塊至十八環的162塊、下層從十九環的171塊至二十七環的243塊,

三層共378個"九",為3402塊。

圜丘壇的上層直徑為9丈(取一九),中層直徑為15丈(取三五),下層直徑為21丈(取三七),合起來45丈,

不但是九的倍數,而且還有"九五"之尊的含義。

除了神話傳說中,皇天上帝是住在九重天裡,用九或九的倍數來象徵九重天,以表示天體的至高與至大,

還有就是在我國古代把單數(奇數)看作陽數,而將雙數(偶數)視為陰數;

天為陽、地為陰,天壇是用來祭天的,只能用陽數進行建築,而"九"又被視為"極陽數",這是最吉祥的數字。

                                                                                                     ─以上當然還是網路査到的資料

 

在封建迷信風水的因素下造就出這樣的設計規制,顯示當時工匠們高超的數學知識和計算才能,太厲害了!!

(圜丘真的很大,進到圍牆範圍內,手機沒有廣角鏡頭只能用對角線的角度才能勉強讓整體入鏡。)

北京天壇13040427

小楊帶我們走的這一面是天壇唯一的木造階梯,比較防滑,因為不是位在中軸線上,所以也比較少遊客。

北京天壇13040428

大片的石板以同心圓的方式放射狀的排列分布,這樣的建築之美、美得令人讚嘆~

北京天壇13040429

這是從圜丘上往南門(昭亨門)方向望去,可以明顯地看見圜丘有內外兩層圍牆,筆直的中軸線也很清楚。

北京天壇13040430

由圜丘望向皇穹宇的方向,重要的建築都是分布在中軸線上(更往北就是祈年殿)。

北京天壇13040431

 

 

圜丘頂部,石板就是這樣經過精密的計算切割後,由中央的天心石當圓心往外呈放射狀分布,

據說站在天心石上講話就可以上達天聽,以前都只有皇帝能站的,現在是一大堆觀光客搶著把腳踩上去,

但是下過雨的石頭非常的濕滑,同行的團員就目睹了有人當場從天心石上滑倒摔了一大跤。

(可是小楊說,天心石是擺放祭品的地方,要我們不可以站上去,因為站了上去就表示你就是祭天的祭品...)

北京天壇13040432

 

天壇的建築跟紫禁城感覺非常不同,紫禁城華麗而雄偉,天壇則莊嚴而肅穆,

唯一相似的地方,都跟九脫離不了關係,這跟天子乃九五之尊的隱喻有關,

兩處建築在風水、尺寸、方圓都相當考究,可惜時間上並不很充裕,要不然就可以細細欣賞這些建築之美;

而且回來後查了資料,發現圜丘旁還有祭天後焚燒供品的相關設備,是以綠色琉璃瓦構建,

可惜行前功課沒做到這兒、加上跟團都是導遊帶著走,小楊沒特別帶去看的我們也就不知道東南西北了~@@

 

離開圜丘後就沿著中軸線往昭亨門方向離開天壇,濕滑的石板路讓我們每一步都戰戰兢兢、小心翼翼的走著。

北京天壇13040433

 

天壇面積遼闊,相當於紫禁城的四倍,但是這麼大的地方卻只有幾棟建築物,這樣的空曠讓這兒的溫度更低了,

在極小佔地的建築周圍種植著蒼松翠柏,深綠顏色在古代表示崇敬、追念和祈求之意,

這也是在壇、廟、陵寢種植松柏的原因(所以明十三陵附近也是松柏成林),據統計,天壇僅古柏就有4000株;

進入天壇,樹木蔥鬱,尤其在南北軸線和建築群附近,更是古柏參天把祭壇烘托得十分肅穆。

北京天壇13040434

 

離開天壇後我們趕赴「紅劇場」觀賞五點半開演的《功夫傳奇》,聲光效果十足的秀,我們卻是越坐越冷,

等到表演結束後要上車時,傾盆大雨,邊往車上衝牙齒邊打架,有冷到快中風的感覺...@@

晚餐的川菜滋味普普、表演時間最長的三人組很落漆,幸好主要的川劇變臉秀很精彩,畫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回飯店洗漱整理後就準備睡覺了,明天得早起,要去爬長城囉~~

arrow
arrow

    bookda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